摘要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3例拟行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后一周内行光谱CT胸部增强扫描。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以及化疗方案等,测量并记录化疗前后原发肿瘤的最大横截面积最长径,平扫、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CT值,原发肿瘤动、静脉期碘浓度(ICAP、ICVP)、40 keV CT值(CT40keV AP、CT40keV VP)及能谱曲线斜率(λAP、λVP),气管分叉水平主动脉碘浓度(AICAP、AICVP)等。根据RECIST 1.1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依次比较治疗前两组△CTAP、△CTVP、ICAP、ICVP、CT40 ke V AP、CT40 ke V VP、NICAP、NICVP以及λAP、λVP等指标的差异;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的差异;以及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治疗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一步绘制ROC曲线,利用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并确定诊断阈值。结果: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效组与无效组NIC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NIC AUC为0.711,以0.098为诊断阈值,其预测化疗疗效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3.7%和62.5%。治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各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前后ICAP、CT40 ke V AP、λAP及NIC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分析对晚期NSCLC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治疗前病灶NICAP对化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