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不利的生长环境下会由螺旋杆状转变为球形体,简称为球形变,球形状态下的Hp通常是存活但不可培养的(VBNC)。当环境适宜时球形体又回复为螺旋杆状。目前对于Hp球形变及其回复的完整形态变化过程尚不清楚,转变机制亦未被完全揭示。本研究以两株Hp标准菌株(SS1和26695)为对象,从形态及超微结构层面揭示Hp的球形变及回复过程。方法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负染和超薄切片技术捕捉Hp在球形变及回复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并对大视野下球形体和螺旋体计数,分析对比球形转变及回复实验中Hp形态变化的速度。结果 Hp SS1与26695菌株形态相似,但SS1有更多鞭毛表达。当Hp发生形态转变时,螺旋杆状的Hp会缩短长度并折叠为“U型”,细胞内膜与外膜分离,周质空间加大;细菌内部结构发生重塑,进而缩紧成球形体,球形体的体积通常小于其螺旋杆状形态时的体积。Hp的两种标准菌株在次优生长状态下,SS1球形化的速度和比例均大于26695,回复为螺旋杆状的速度却慢于26695。结论 Hp的形态较为灵活,在球形转化时会出现“U”形的中间过度状态,不同菌株的球形变和最佳生长状态时间差异很大,在形态转换期间Hp内外膜分离,形态不规则,体外和体内试验中均应考虑菌株状态对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