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白水貂FSHβ和NCO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

作者:霍自双; 刘宗岳; 岳志刚; 杜智恒; 丛波; 刘琳玲; 杨福合; 孙余卓; 白秀娟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 2018, 45(02): 429-4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8.02.018

摘要

本研究旨在检测红眼白水貂促卵泡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beta subunit,FSHβ)和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1,NCOA1)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系。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了红眼白水貂215个个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针对红眼白水貂群体的特点建立合适的统计分析模型,利用SAS 9.4统计软件对候选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红眼白水貂FSHβ基因上存在2个多态位点,分别为内含子1处的g.1228G>A突变和外显子2处的g.1866T>C突变;在NCOA1基因上存在1个多态位点,为第6外显子处g.151536T>C突变。在红眼白水貂群体中,FSHβ基因的优势基因为B等位基因,NCOA1基因的优势基因为A等位基因;FSHβ基因g.1228G>A位点的AA和AB基因型个体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上均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1),g.1866T>C位点在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上呈现BB>AB>AA的趋势;NCOA1基因的AB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g.151536T>C与g.1228G>A的合并基因型对繁殖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可以利用以上突变位点对红眼白水貂的繁殖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 单位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农业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