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侧钉棒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相关病例,总结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胸椎结核的合理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行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侧钉棒固定治疗的胸椎结核病例32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病损节段数、手术前后抗结核时长、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融合例数及复发例数。分析胸椎结核发病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胸椎结核的好发节段,该治疗方法的治愈率,不同因素对患者术后下地时间的影响。结果:胸椎结核好发于活动度相对较大的T4~L1,其中T10~L1椎间隙较多,涉及1个间隙的25例,涉及2个间隙的7例,男女比例为1∶1.3。平均年龄为(47.74±5.37)岁,术前平均抗结核时长为(16.25±3.14)d,手术时长为(142.51±21.42)min,术中出血量为(619.25±56.32)mL,术后引流量为(316.74±35.93)mL,术后抗结核时长为(14.48±3.58)个月,术后下地时间为(37.32±6.87)d。术后脓肿复发2例,经病灶清除+VSD负压吸引后痊愈,术后骨融合率为100%。结论:胸椎结核多发于活动度较大的底胸椎,中老年多见,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侧钉棒固定疗效确切,患者年龄小的、病损节段少的、术前得到充分抗结核准备的、手术时长短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少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