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核酸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孙莉军; 叶青; 赵友云; 齐自慧; 杨梦歌; 王业富
来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01): 74-76.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1.032

摘要

<正>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热带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血吸虫疫水,尾蚴经接触部位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而造成感染。根据WHO报告,全世界有超过2亿人感染血吸虫病,孩童的感染率高于成人,我国是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4个国家之一。血吸虫病的诊断通常是通过显微观察排泄物中的虫卵来确定[1]。但这种方法的灵敏度不高,粪便中排出虫卵分布不均匀和排出量的波动性会对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2]。现行主要的血吸虫病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诊断、

  • 单位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中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