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常见清热燥湿类中药对肠道菌群及粪便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作者:李心如; 盛先杰; 杨琰; 安振涛; 康安; 李慧*; 葛飞*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39(05): 442-451.
DOI: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442

摘要

目的 探究在长期临床等效剂量下4种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胆汁酸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黄连组、黄柏组和黄芩组,每组各6只。除对照组外,苦参组、黄柏组、黄连组和黄芩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34、3.12、1.3 g·kg-1和2.6 g·kg-1,连续灌胃2周,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含量,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肠道内容物中菌群结构变化。结果 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无明显影响。在常见的23种胆汁酸中,与正常组相比,黄芩组、苦参组、黄连组和黄柏组分别有4、3、2、1种胆汁酸显著变化。从肠道菌群丰度变化上看,与对照组相比,除苦参组外,黄连组、黄芩组和黄柏组小鼠厚壁菌门均呈现下降趋势,拟杆菌门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黄连组变化更显著。结论 苦参、黄柏、黄连和黄芩对正常小鼠长期药效剂量下短链脂肪酸影响较小,但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胆汁酸含量的变化。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