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运动贴扎技术常用于各种运动损伤的处理,足踝部运动贴扎方式复杂多样,其中足底筋膜贴扎法所适用的人群更广泛,可用于不同足姿类型,但尚缺乏实际验证,所发挥的具体生物力学作用也不明晰。目的:观察不同足姿受试者使用足底筋膜贴扎法后,在步行和慢跑时足底压力特征的变化。方法:于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招募37名年轻健康受试者进行试验,按照足姿指数6项进行评分,分为旋后位组、中立位组、旋前位组。分别于运动贴扎前后,采集并计算静态足部形态学指标(包括舟骨下降高度、弓高指数、足纵弓的弓高适应性、足横弓的弓高适应性)与步行和慢跑时足部各分区的压力时间积分,分析足底筋膜贴扎法具体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1)一般资料:3组受试者的性别、身高、身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贴扎前,不同足姿组间足部形态学各指标及前足外侧、中足、后足区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1)。(2)静态足部形态学指标:贴扎后,舟骨下降高度、足纵弓弓高适应性、足横弓的弓高适应性3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而弓高指数的组间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 <0.05);旋后位组弓高指数略增大,但贴扎前后差异不显著(P> 0.05);旋前位组舟骨下降高度与足纵弓弓高适应性显著减小、弓高指数增加,贴扎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3)步行时的足底压力指标:贴扎后,前足外侧、中足内侧区域的3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旋前位组贴扎后前足外侧负重增加(P <0.05),旋后位组贴扎后前足外侧、中足区域负重显著增大(P <0.05),而后足区域贴扎前后差异不显著(P> 0.05)。(4)慢跑时的足底压力指标:贴扎后,前足外侧区域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旋前位组贴扎后,前足内侧区域负重显著增大(P <0.05);旋后位组贴扎后,前足外侧、中足及后足区域负重均显著增大(P <0.05)。(5)结果表明:足底筋膜贴扎法适用于不同足姿受试者,不仅能矫正足部静态结构,还能在步行及慢跑的动态活动过程中,调节异常的足底压力分布,使得旋后足姿与旋前足姿的中足、前足、后足负重趋于正常足姿的负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