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滇西及周边地区中国地震台网固定台站,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临时密集台阵的地震观测数据,使用具有一致性约束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滇西地区50 km以上深度VP、VS和VP/VS的三维精细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在本研究区域范围内,地震主要集中在高速体的薄弱区域或高低速体过渡带偏向高速体的一侧,空间分布与速度结构之间表现出了很好的对应关系.低速异常体的分布情况非常复杂,受断裂构造限制十分明显,最大控制深度甚至达到了上地幔顶部.本文的地壳结构模型显示,滇西地区的莫霍面深度东西向变化幅度较小,而北南向由深变浅,且起伏变化较大,最深处大于55 km,最浅处约为29 km.波速比存在明显的壳幔边界转换带,在地壳内部变化范围为1.5~1.9,在上地幔顶部均在1.9~2.1之间,且与莫霍面的变化趋势一致.在腾冲火山区下方存在早期火山通道内冷却固结的岩浆侵入体或难以挥发的高密度残留体表现的高速体、尚未固结的岩浆囊或部分熔融物质的低速异常体和延伸至上地幔顶部的热流通道.大理地区存在北南向低速异常条带,推测可能为青藏高原下方向南运移的地壳物质,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促使在高低速异常体的转换区出现频繁的地震活动.龙陵、澜沧和耿马的4次7.0级以上强震虽然相距较远,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发震结构和孕震环境.模型结果可为分析滇西更多重点区域的深部构造背景提供精细的地壳结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