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通路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20年3月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经ACL腋下通路定位胫骨骨道(腋下组),另外22例采用经ACL与PCL残端间通路定位(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腋下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推移,两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屈伸ROM均显著增加(P<0.05),而VAS疼痛评分和后抽屉试验分级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腋下组VAS疼痛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后抽屉试验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腋下组胫骨骨道内口CT测量冠状位(a/b)比值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间胫骨骨道内口CT测量矢状位(c/d)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屈膝90°后向应力位胫骨后移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腋下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经ACL腋下定位胫骨隧道的PCL保残重建术,更有利于精确定位胫骨骨道内口,还可更有效地保留PCL残束,临床疗效更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