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沉积型钒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作者:付雪瑞; 徐林刚*; 丁建华*; 叶会寿; 李雷; 崔玉宝; 门文辉; 宁江超
来源:矿床地质, 2021, 40(06): 1160-1181.
DOI:10.16111/j.0258-7106.2021.06.003

摘要

钒矿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航空航天及新能源电池等领域。中国钒矿床的类型主要为岩浆型和沉积型。其中,沉积型钒矿占中国钒矿总储量的87%,多赋存于海相碳质页岩中,空间分布规模巨大,且多伴生Mo、U、Co、Se等金属元素,是一种具有良好资源潜力的矿床类型。然而,由于大型钒矿床少,矿石品位低且开采成本高,导致中国目前对沉积型钒矿的利用率不高。文章在系统收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沉积型钒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划分了塔里木地台北缘、扬子地台北缘和扬子地台东南缘3个成矿带。综合分析表明,沉积型钒矿受特定时代地层、岩性组合和岩相古地理的共同控制,丰富的物质来源、适宜的古地理环境和古海洋化学结构、以及强烈的生物作用是形成沉积型钒矿的关键。扬子地台周缘寒武纪扬子裂谷地带碳-硅-泥质页岩的岩石组合广泛发育,具备良好的沉积型钒矿的找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