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敛巧饭"是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一带在元宵节的特殊风俗活动,其包含"扬饭喂雀儿"及"乞巧"之俗等。这一习俗蕴含了早期的太阳崇拜、鸟信仰以及女性"乞巧"、春耕仪式、敬老等文化元素,2008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遗产化过程中,这一节俗转换为"‘敛巧饭’民俗风情节",在转换过程中,它进入社会"公共"领域,从时间程序、敛取食材过程到参与人员的安排都纳入了现代秩序;同时它也被"标准化""规范化",具备了"现代性""娱乐性",但节俗的核心仪式渐趋演化为"陌生化"的他者仪式展演,文化内涵与功能变得单一化。新型民俗节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这一形式中须注重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功能的多样性,应将传统节俗中的重要文化元素转换为当下社会可资借鉴的文化资源。
-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