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微观剩余油定量表征研究存在宏观与微观分析结果差距大、图像不清晰、分析方法相对较少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岩心驱油实验、冷冻制片技术、岩心荧光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驱替方式、岩心不同位置、不同类型微观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可动用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心注入端、中间端、采出端的剩余油比例依次升高。水驱后剩余油以自由态和束缚态为主,合计占比为93.65%,半束缚态只占6.35%。聚合物驱对簇状、粒间吸附状、孔表薄膜状、角隅状剩余油作用明显。三元复合驱后剩余油比例较高的是粒间吸附状、颗粒吸附状和孔表薄膜状。荧光分析与岩心驱油实验结果差别很小,验证了分析结果正确性。
-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