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LI)、预后营养指数(PNI)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次术后确诊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LR、NLR、ALI、PNI和SII的最佳截断值。通过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基于术前PLR、NLR、ALI、PNI和SII以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通过ROC曲线确定术前PLR、NLR、ALI、PNI和SII预测生存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1.8、3.23、38.46、51.55和763.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子宫肌层浸润深度、Ki-67表达水平、PNI和ALI是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C指数为0.846。结论 低水平的ALI和PNI是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ALI和PNI建立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