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讨郁证性眩晕的病脉证治,并提出"无郁不作眩"的学术观点。郁证性眩晕的病机主要有肝郁、痰浊、正虚以及瘀血等,均可由情志病因引发。情志不遂最易导致肝气郁结,化火生阳变风皆源于此。通过对朱丹溪"无痰不作眩"和张景岳"无虚不作眩"观点进行深入剖析,发现部分痰、虚作眩乃因郁演变而成。郁证性眩晕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可资辨认。从肝论治、补虚、化痰、化瘀都可以治疗郁证性眩晕,不同程度的疏肝理气、养心安神可以作为各种治疗的基础性法则。郁证性眩晕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精神性眩晕,若含病郁同存者在内,或可占到临床眩晕患者的半数以上。

  • 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