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室重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87例I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在常规冠心病药物的基础上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 对照组42例在常规冠心病药物的基础上予以培哚普利叔丁胺, 均根据血压耐受的情况, 逐步调整剂量。记录两组ICM患者治疗前后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与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A)比值(E/A)、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可溶性生长刺激因子2(sST2)等指标的变化。从入院第一天开始计算, 随访3个月, 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 两组ICM患者sST2、NT-proBNP、LVEDV、LVESV、LVMI较治疗前降低, LVEF、E/A较治疗前提高, 其中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变幅度较对照组更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较传统抗心力衰竭药物能更进一步地改善ICM患者心室重构的指标, 改善心功能, 并且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