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舞》出自吴地民间,因舞人表演时穿着白色纻麻舞衣而得名。此舞自晋至隋唐兴盛不衰,吴孙皓时期由民间传入宫廷,受到皇帝臣僚的喜爱,经历代乐工雕琢,变得绚丽华美。其流传时间长,影响深远,为魏晋南北朝袖舞的集大成者,不仅是吴地乐舞史上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古代乐舞史上著名的乐舞之一。文章从大量描写《白纻舞》的可考辞藻中,分析在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玄佛之风盛行的魏晋时期,《白纻舞》周旋于循道与尊王之间,反映了士人阶层渴求灵魂自由的生命志趣倾向与审美意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