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uPtRh纳米酶的比色适体传感器快速检测河豚毒素

作者:张金艳; 姜雯鹏; 谭欣; 吴洁; 杨庆利; 侯秀丹*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 13(22): 7183-7190.
DOI: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22.22.005

摘要

目的 构建一种基于AuPtRh纳米酶和核酸适配体的比色传感器,用于河豚毒素的可视化、快速、灵敏检测。方法 制备基于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修饰的金属网(stainless steel mesh, SSM)作为捕获探针,以及AuPtRh三金属纳米酶连接核酸适配体(aptamer)作为信号探针,通过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光光度计对制备的AuPtRh纳米酶材料进行表征,考察纳米酶的催化动力学模型,用制备的SSM-GO/AuPtRh-aptamer传感器捕获河豚毒素。结果 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4.66×10-8 mol/(L·s),米氏常数(Km)为0.62 mmol/L, AuPtRh作为纳米酶与H2O2的亲和力要高于单一金属和双金属与H2O2的亲和力。加入河豚毒素后,溶液中的Au Pt Rh催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生成氧化TMB(ox TMB),溶液由透明变为蓝色。在优化条件下,河豚毒素在5~500 ng/L范围内与652 nm处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A=0.0011C+0.1523 (r2=0.9901),检出限为3 ng/L。以蛤蜊为实际样品,测定加标样品中河豚毒素的含量,加标样品的回收率范围为85.61%~122.66%。结论 SSM-GO/AuPtRh-aptamer比色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成本低的特点,在现场检测领域有较大的潜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