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孕早期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与新生儿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9月-2020年6月于登封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检并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明确早期流产史的孕妇共68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无早期流产史的健康孕妇共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孕妇于孕早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抗体,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效价水平。对新生儿进行血细胞计数,并统计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利用ROC曲线判断血小板抗体效价水平预测新生儿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所产婴儿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为41.18%(28/68),对照组孕妇所产婴儿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为6.6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孕早期孕妇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27.94%(19/68),明显低于血小板表面抗体的57.35%(3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的孕妇所产婴儿中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为94.73%(18/19),显著高于血小板表面抗体检测阳性孕妇所产婴儿的41.03%(11/38);ROC曲线结果显示,利用血小板抗体效价预测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时,AUC为0.813。当效价水平为1∶32时,预测价值相对较高,其灵敏度为72.39%,特异性为82.36%。结论 孕早期血小板抗体检测能够有效预测新生儿出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风险,采取及时有效的筛查能够有助于识别高风险人群,必要时尽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预防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有力保障新生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