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诗人的农村挽歌(2002—2018)

作者:陈大为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1, (11): 101-122.
DOI:10.16287/j.cnki.cn11-2589/i.2021.11.007

摘要

"70后"诗人以"下半身写作"的旗帜崛起于2000年,成为中国诗坛世代交替最醒目的标志,并遮蔽了同辈诗人在乡土诗歌或农村写作方面的成果。新世纪以来的"农村写作",背后往往隐藏着诗人在都市生存阴影里的抵抗意识,或者对农村崩解的悲鸣,迥异于新乡土诗的虚悬性。首先借助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界定农村写作诗歌,再以江非(1974—)的"平墩湖"为中心,对照沈浩波、徐俊国、杨景荣等人的农村写作,探讨江非在平墩湖时期写的农务诗和田园异想诗,以及海南岛时期写的田园挽歌,看他如何历经居住时空变异的影响、写作内部的美学挣扎,才走上农村精神和诗歌技艺"核融合"的道路,以及最后在创造力上的衰竭。

  • 单位
    台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