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CRS)不伴下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并进一步探讨CRS与下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不伴下呼吸道疾病的CRS患者13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34例,以及鼻内镜手术后随访至3个月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有无鼻窦炎及鼻息肉(NP)分为对照组、不伴鼻息肉组(CRSsNP)、单侧NP组和双侧NP组;观察血清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BEC)、CT评分、内镜评分及肺通气功能等指标。结果:不同组别患者性别、年龄、吸烟人数、烟龄及外周血IgE水平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双侧NP组的病程与CRSsNP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及CRSsNP组相比,双侧NP组鼻窦CT评分、鼻内镜评分以及PBEC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有明显下降(均P<0.05),FVC%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鼻窦CT评分与FEV1%及FEV1/FVC%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0.05),鼻内镜CT评分及PBEC与FEV1%之间也存在负相关性(P<0.05)。经鼻内镜手术治疗3个月后,患者鼻腔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及FEV1/FVC%)比术前有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在不伴下呼吸道疾病CRS患者中存在肺功能指标下降,经过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其肺功能可明显改善。因此,如果对单纯性肺功能下降而不伴下呼吸道疾病及症状的CRS患者在早期给予规范的临床治疗,有可能降低CRS患者并发下呼吸道系统疾病的风险。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