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间作模式对糯高粱干物质、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糯高粱间作共生作物选择及高效栽培模式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单作糯高粱(SW)为对照,设糯高粱间作花生(WP)、糯高粱间作大豆(WS)、糯高粱间作辣椒(WC)和糯高粱间作红薯(WSP)4种间作模式,测定糯高粱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含量和积累量,于糯高粱收获前3 d测定主要农艺性状,作物收获后测产并计算土地当量比。【结果】糯高粱各营养器官(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从拔节期至成熟期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开花期达最大值;与单作糯高粱SW处理相比,间作处理增加了糯高粱各器官(根、茎、叶、穗、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且最大值均出现在WS处理。从拔节期至成熟期,糯高粱各营养器官的氮、磷、钾含量逐渐降低,而氮、磷、钾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不同处理间糯高粱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均表现为WS>WP>WSP>WC>SW。不同间作模式均降低了糯高粱株高,增加了茎粗、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WS处理下糯高粱产量减少最低(1.09%),与SW处理的糯高粱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搭配作物大豆产量减少也最低(57.16%)。4种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00,表现出间作优势。【结论】糯高粱与大豆、花生、辣椒和红薯间作均可增加糯高粱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促进糯高粱穗的生长发育,提高土地生产力。4种间作模式相比,糯高粱与大豆间作是贵州当地相对较优的间作模式。
-
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