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麦区(南片)小麦籽粒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及其等位基因检测

作者:陈杰; 张星宇; 白冬; 宋佳静; 宋全昊; 金艳; 赵立尚; 朱统泉*; 朱保磊; 陈建辉; 宋晓朋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2021, 41(09): 1073-1080.

摘要

为研究黄淮麦区(南片)小麦籽粒中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的活性及其等位基因在此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情况,利用分光光度计对黄淮麦区(南片)新育成的94份小麦品种(系)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测定,同时利用功能标记POD-3A1、POD-3A2、POD-7D1和POD-7D6对供试材料 TaPod-A1和 TaPod-D1位点的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材料POD活性的平均值为668.6 U·g-1·min-1,变化范围为431.3~954.8U·g-1·min-1,大部分供试材料的POD活性为中等水平;在 TaPod-A1位点,共检测到 TaPod-A1a和 TaPod-A1b两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48.9%和51.1%,携带两种等位基因材料的POD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TaPod-A1a与低POD活性相关, TaPod-A1b与高POD活性相关;在 TaPod-D1位点,仅检测到 TaPod-D1b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100%,说明供试材料在 TaPod-D1位点的多态性较为单一。本研究可为黄淮麦区(南片)小麦品质色泽改良提供参考信息。

  • 单位
    农业科学院; 河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