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巴金在《家》中刻画了众多受封建礼教迫害而早逝的女性,同时塑造了“琴”这样一位在旧家庭中追求新生活并收获真爱的理想形象。结合弗洛伊德的《作家与白日梦》探讨其创作的心理动因,巴金一方面受到了童年时期大家庭生活经验的影响,另一方面经历了大哥自杀和“五四”新思想的触动,同时还被反抗表哥命运、解放女性的内心愿望所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