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早期炎症指标对严重胰瘘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共11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分析严重胰瘘组和非严重胰瘘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严重胰瘘的预测作用。结果 1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中B级胰瘘34例,C级胰瘘2例,严重胰瘘26例。严重胰瘘组和非严重胰瘘组间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前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胆红素水平、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有无胆道引流、病理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严重胰瘘组与非严重胰瘘组间术后第1天CRP[(104.12±38.73)mg/L比(70.46±30.85)mg/L],术后第3天CRP[(203.99±59.84)mg/L比(141.08±46.39)mg/L]、NLR[16.55(11.29,21.94)比12.43(8.83,15.64)]、PLR(321.36±154.01比216.40±8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组间术后第1天降钙素原[(0.97(0.50,1.86)μg/L比0.78(0.28,1.49)μg/L)]、NLR[(18.35(12.59,25.5)比17.86(12.07,27.18)]、PLR[(384.86(237.86,501.72)比291.53(195.89,412.77)],术后第3天降钙素原[0.48(0.27,1.36)μg/L比0.50(0.17,0.80)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D术后第1天CRP,术后第3天CRP、PLR预测严重胰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797、0.711,术后第1天CRP联合术后第3天PLR,术后第3天CRP联合术后第3天PLR预测PD术后严重胰瘘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28,对严重胰瘘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术后第1天CRP、术后第3天CRP、PLR可有效预测PD术后严重胰瘘的发生风险,对PD术后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