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RI征象及扩散加权成像分析

作者:方梦诗; 董江宁*; 王传彬; 李乃玉; 陈玉兰; 韦超; 方昕; 吴瑶媛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 38(01): 141-146.
DOI:10.13437/j.cnki.jcr.2019.01.033

摘要

目的分析良、恶性外周神经鞘瘤(PNST)的MRI征象及ADC值,提高对良、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52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NST患者的MRI资料,对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平扫征象、DWI信号及ADC值、多期增强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9例患者,良性PNST 36例,其中6例多发,共43个病灶;恶性PNST 3例,共9个病灶。统计分析表明病灶的形态、靶征、脂肪包绕/脂肪尾征、神经出入征、ADC值、退变程度及延迟期强化特点在鉴别良、恶性PNST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良性者多表现为椭圆形,MRI平扫可见靶征、脂肪包绕/脂肪尾征、神经出入征,延迟期中央强化;良性组平均ADC值(1. 63×10-3mm2/s)高于恶性组(1. 33×10-3mm2/s),P <0. 05。瘤内退变程度亦可在鉴别良、恶性PNST中发挥预测价值,ROC曲线得出最佳临界值为2. 5(曲线下面积为0. 944,95%CI 0. 868~1. 00),即退变程度<2. 5时,良性PNST的可能性更大。结论良、恶性PNST具有一定MRI特征,结合多种MRI征象可提高PNST正确诊断率,并可帮助鉴别良、恶性,从而有利于协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