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张作骥的电影《醉·生梦死》在延续导演热衷探讨家庭关系的作品谱系之外,以台湾社会底层青年人的生活为书写对象,通过梦幻迷离的镜头语言、阴暗沉郁的画面风格、悲伤迷醉的配乐以及演员漫不经心又饱含质感的表演建构出一种如梦似醉、悲痛哀伤的“异质”青春,呈现出对“状态电影”的一次尝试姿态。影片中渗透出强烈的电影语言本体意识,反映了对个体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的深刻反思,实现了“状态电影”美学与青春片叙事的嫁接,为类型叙事打开了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