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技艺与诗歌审美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船山基于对工匠内涵的精微理解,充分认知到工匠制作的价值理念、方法技术、产出品质等与文学创作的精神取向、技巧法度、美感形态等之间形神兼备的一致性,并将其拓展到诗学批评的表述实践中,使之成为一种将生产经验与意识经验相结合的逻辑枢纽和思维中介。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对“工”“匠”范畴正反双重性质的开掘,运用“镂刻”“雕琢”“规矩”“模范”“炉锤”“熔合”等概念来阐发特定的诗学意义,以“藏锋”“锻炼”为切入点探讨诗歌结构内部的审美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