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期李觏以礼匡济天下,形成"性三品"和"善恶混"相结合的人性论,主张圣人制礼作乐对中人进行教化。李觏后期从儒家道德中心主义的传统中跳脱出来,将人视为具有物质需求的现实之人,"欲—能"成为人性的中心,主张通过"足民之用"与"节民以礼"两种途径,对人之欲、情进行节文,最终实现人性之善。李觏最终以欲善推至性善,消除了早期人性论中的混乱和不彻底之处,形成了完整的人性论思想。由于重视物质资料生产等经济行为,将人视为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基础的"经济人",李觏的人性论思想同程朱理学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李觏认为,人们行动的基本原则乃是"趋利避害",而非"克己复礼";人们行动主要是为了欲求之满足,而非成就道德之圣境。李觏将思想之重心放到现实物质生活领域,围绕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换,思考如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形成了与"道德人"不同的"经济人"的人性理论。通过对李觏人性论的发展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到儒家经济层面人性论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形态。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