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水量,往往忽视了农业污染问题,因此文章研究兼顾水质和水量,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揭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的时空演变特征,为缓解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优化水土资源配置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考虑灰水足迹与农业用水,构建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并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法揭示水土资源匹配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将农业污染纳入水土匹配测度不仅对整体水土资源匹配类型影响较大,对水土资源匹配类型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影响也较大:(1)在时序上,2000—2019年长江经济带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在小幅下降后处于稳定状态;匹配系数平均值为1.04,保持相对均衡的状态。(2)在空间上,四川、重庆、湖南等地水土资源匹配较好,并且四川等地呈持续向好的趋势,然而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却恰恰相反。(3)水土资源匹配较差的地区多表现为双重型缺水,主要分布于云南、湖南等地,并且该类型在下游减少、上游增多;水量主导型缺水区主要分布于贵州、江苏等地,而水质主导型缺水区主要分布于湖北、安徽等地。[结论]有必要将水质与水量同时纳入水土资源匹配评估体系中,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水土资源匹配程度提高,总体上空间格局较稳定,但是区域差异明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双重型缺水”;明确各地区的缺水类型为提出针对性的调控策略提供了依据,例如可以通过合理调控生产要素投入、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措施,降低农业水土资源不匹配的风险。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