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构思此文,斟酌腹稿时,掐指一算,与稼雨相识不觉已近40年。其间,先是作为研究生同窗,后来作为文学院同事,又在同一博士生导师组,当然更是作为相知多年的老友,其间有太多的交往细节和印象片段值得书写,但长期以来只是默存于心,竟然没有一段形成固定的文字,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现在能有一个机会从印象角度写作本文,也是一种补偿吧。据我了解,本文主要是配合一个稼雨学术年谱专辑栏目,似乎应该多从学术角度切入描述,但细思“印象”一词,应是一个更为全面的整体描述,且“印象”又含“形象”内涵,即多有感性经验与直观描述。所以只谈学术,似乎多有遗珠之憾。静安先生尝云:“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在此,学术角度切入,是为入乎其内,而整体形象描述,则为出乎其外。我以为,欲写好“稼雨印象”,是一个学术内外兼顾的话题:稼雨当然是以其学术成就广为学界所知,其学术成就斐然,其“中国叙事文化学”兼顾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