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 由于临床研究证据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越来越多的急性卒中患者从血管开通治疗中获益, 但同时存在"无效再通"现象, 即血管成功开通, 但神经功能并不恢复。相比于血管成功开通, 成功的再灌注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最终梗死体积及临床结局。目前已知有关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高龄、女性、较高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等因素, 以及再灌注治疗策略, 大梗死核心体积以及侧支循环状态。我国卒中人群无效再通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西方人群, 然而有关其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仍较少。目前已有许多大型临床研究在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血压管理、治疗流程改进等方面试图探索减少无效再通的发生, 然而仅在血压管理方面发现有效措施:血管成功开通后应避免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未来需要在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及维持、联合神经保护治疗等方面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