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汉语科技、报刊、文学、微博四个领域的BCC语料,考察了"像X一样A"的源域和喻底特征的分布及限制规律,提出了喻底特征的辐射模型,并给出了喻底特征A的优先排序。研究发现隐喻的源域词语是有限的,X和A存在多对多的关系。隐喻遵循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思维方式,特别注重拿人类自身作比,然后再推及自然环境、物质、动物。源域X以双音节名词为主,主要来自【人类】【人工物】【自然现象】【动物】【植物】【抽象】等类别,【人类】【人工物】【自然现象】占据全部源域的80%。喻底特征A也以双音节为主,绝大多数A是正向积极的形容词。同时本文还发现隐喻映射不仅仅发生在不同的概念域之间,同一个概念域的小类之间也可以实现隐喻映射。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人们使用隐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而是使目标域继承源域的喻底特征。
-
单位北京语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