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桑白皮-茯苓皮-香加皮”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数据库(TCMSP)获取桑白皮、香加皮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PubChem数据库、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茯苓皮作用成分及靶点;基于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获取的作用靶点进行规范化处理;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TTD、DrugBank、HERB、MalaCards数据库获取心衰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绘图网站构建Venn图,得到“桑白皮-茯苓皮-香加皮”与心衰的交集靶点;应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微生信网站绘制结果气泡图,相关结果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可视化研究及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使用AutoDock Tools 1.5.6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经过数据库分析共筛选出“桑白皮-茯苓皮-香加皮”活性成分62个,潜在作用靶点404个,其中涉及治疗心衰的靶点99个。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 639个生物进程条目、124条分子功能条目及57类细胞成分条目。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75条与心衰相关的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与核心靶点前列腺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PTGS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均有较强的氢键作用。结论:通过“中药-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三萜类化合物是“桑白皮-茯苓皮-香加皮”治疗心衰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对应的核心靶点如PTGS2、IL-6、TNF、VEGFA、IL-1β等可能协同作用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通路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等治疗心衰。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主要化合物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较好,为“桑白皮-茯苓皮-香加皮”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治疗心衰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