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对不同类型木村病(KD)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经病理证实为KD的3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结果:男女性别比4.3:1,发病年龄中位数32岁6月,病程中位数48个月。所有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18例行血清IgE检测者IgE水平均升高。比较36处肿块型与25处淋巴结型病灶,二者在形态、边界、网格样稍高回声上,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淋巴结型较肿块型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并较少表现为网格样稍高回声;二者在彩色血流、血流频谱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血流评估多数为II/III级、多数为低阻型血流频谱。组织病理学检查镜下均显示淋巴滤泡增生,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生发中心坏死或伴嗜酸性微脓肿形成。结论:木村病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且表现头颈部占位的全身性疾病。超声上有一定特征,病灶分为肿块型与淋巴结型,当二者同时表现时,更有利于木村病的诊断,结合病史、血嗜酸性粒细胞及IgE升高可提高准确性,最终依靠病理诊断。超声检出率高,可用于术后长期随访。
-
单位福建省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