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俄罗斯民族意识发轫于俄国"西化"的现代化进程之中,但是作为一种回应,来自以东正教为内核的"斯拉夫主义"却成为俄罗斯民族有意识的、最为稳定的特质。要理解这一特征,就必须从两幅普遍主义图景——拜占庭范式和西方主义入手,前者实现了俄罗斯"双重身份"和自我主体性重构,并带来了历经西方化、社会主义等阶段始终保持稳定的"隐匿性"、"聚合性"的认同和特征;后者则通过追求西方为中心的标准化,导致了俄国国家社会"二元化"的"离散状态",两种普遍主义图景的冲撞,为民族意识产生提供了差异化的动力。在伴随国家重构进程中,俄罗斯人的民族化,始终依赖于个体的"主我"与"客我"不断回归,实现着自我身份和意识的内在合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