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龄肌少症患者的身体成分及步态学特征研究

作者:周哲平; 周莉; 张慕星; 王静; 苏欢; 金玲娟; 王月菊*
来源:中国医药指南, 2023, 21(09): 1-6.
DOI:10.15912/j.cnki.gocm.2023.09.038

摘要

目的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引起的肌少症在老年人群中日益增加。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步态指标和人体成分参数对苏州75岁以上高龄肌少症患者的评估价值,为未来临床推广运用提供建议与依据。方法 根据亚洲肌萎缩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的共识报告,46名(44.23%)参与者被诊断为肌少症,58名参与者(55.77%)被确定为非肌少症。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评估参与者的人体成分,运用无线可穿戴步态评估设备分析参与者的步态特征,此外对参与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与非肌少症老人相比,高龄肌少症患者的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上臂围度(arm circumference,AC)、上臂肌肉围度(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明显更低(P <0.05)。然而在肌少症与非肌少症高龄老人之间,包括步频、步速、步进时间、步幅长度、转弯时间、转弯角速度在内的步态参数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肌少症并没有导致高龄老人的步态表现进一步下降。其中SMI对肌少症的预测能力最佳(AUC为0.872,敏感度56.5%,特异度98.3%),AC(AUC为0.616,敏感度73.9%,特异度50.0%)和AMC(AUC为0.735,敏感度89.1%,特异度50.0%)对于肌少症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C+AMC+SMI(AUC为0.891,敏感度73.9%,特异度84.5%)的组合模型进一步提高了预测性能,较单独应用SMI显著提高了敏感度(从56.5%提升至73.9%)。此外,高龄肌少症患者与同龄老人相比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认知功能下降。结论 在高龄老人中,SMI仍是诊断肌少症的金标准,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AC、AMC也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并且更易获得。SMI联合AC+AMC指标的组合可以作为肌少症更精准的筛查方法,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度,也兼顾了特异度。此外,我们发现步态指标筛查肌少症的方式在高龄老人中可能并不适用,高龄肌少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没有出现更进一步的下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