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64排128层CT成像技术在分析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选取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氧引起心绞痛患者100名,其中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各50名。采用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斑块类型,包括脂质斑块、钙化斑块、纤维斑块和混合型斑块构成比差异;分析64排128层CT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测结果下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发生部位,评价64排128层CT成像检测及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CAG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结果 正常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斑块病变血管中,钙化斑块25例(50%)、脂质斑块7例(14%)、纤维斑块12例(24%)和混合型斑块6例(12%);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上述患者比例分别为15(30%)、16(32%)、6(18%)、13(20%),两组患者斑块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P<0.05);64排128层CT与CAG冠状动脉造影对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和发生部位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传统方法为金标准,64排128层CT诊断稳定性心绞痛阳性率为95.23%,特异度87.50%,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阳性率为95.00%,特异度为90.00%。两种诊断方法对不同冠状动脉段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128层CT诊断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且该方法能够通过动脉斑块类型鉴别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 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