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集成MRI(SyMRI)技术在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中的定量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确诊冈上肌肌腱损伤的97例患者(病例组), 男54例, 女43例, 年龄29~56(37.4±9.6)岁。病例组患者根据肩关节镜结果分为3个亚组:肌腱病组(37例, Ⅱ级)、部分撕裂组(34例, Ⅲ级)及完全撕裂组(26例, Ⅳ级)。同期招募无冈上肌肌腱损伤的正常肩袖志愿者28名(对照组), 男16名, 女12名, 年龄23~49(36.1±7.2)岁, 分级为Ⅰ级。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肩关节MRI轴位T1加权像(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轴位T2加权像(T2WI)脂肪抑制(FS)序列、斜冠状位T2WI FS及斜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PDW)序列扫描, 同时行SyMRI序列斜冠状位扫描。于T2WI斜冠状位图像上根据冈上肌肌腱走形将其分为外侧、内侧及中间亚区, 由2名放射科医生测量3个亚区的T1、T2及PD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不同分级各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的危险因素, 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评价其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各定量值与损伤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冈上肌肌腱3个亚区T1、T2及PD值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ICC值均>0.700。外侧亚区的T1值、外侧及中间亚区的T2值在冈上肌肌腱损伤不同分级中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中间及内侧亚区的T1值、内侧亚区的T2值及外侧、中间及内侧亚区的PD值在冈上肌肌腱损伤不同分级中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外侧及中间亚区的T2值是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的相关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123(1.037~1.216)、0.122(1.151~1.197);均P<0.001]。外侧亚区T2值诊断Ⅰ级与Ⅳ级、Ⅱ级与Ⅳ级及Ⅲ级与Ⅳ级冈上肌肌腱损伤的AUC值分别为0.891(95%CI:0.801~0.981)、0.797(95%CI:0.680~0.914)、0.723(95%CI:0.594~0.853)(均P<0.001), 中间亚区T2值诊断Ⅰ级与Ⅳ级、Ⅱ级与Ⅳ级、Ⅱ级与Ⅲ级及Ⅰ级与Ⅲ级冈上肌肌腱损伤的AUC分别为0.946(95%CI:0.849~0.989)、0.886(95%CI:0.809~0.962)、0.746(95%CI:0.631~0.861)、0.843(95%CI:0.745~0.941)(均P<0.001)。外侧及中间亚区的T2值与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呈正相关(r=0.542、0.615, 均P<0.001), T1值及内侧亚区的T2值与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SyMRI技术在冈上肌肌腱损伤程度分级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尤其T2值可作为损伤分级的有效量化参数。
-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