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山区某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作者:孙德尧; 薛忠财*; 韩兴; 赵颖璠; 孙维悦; 张科
来源: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02): 242-249.
DOI: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396

摘要

以冀北山区某矿区周边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5个土壤表层(0~20 cm)样品中Hg、As、Cd、Pb、Cu、Zn、Ni、Cr含量,基于地统计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PN)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评价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土壤中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除As以外的其他几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超出河北土壤背景值,Hg、Pb、Zn和Ni含量平均值未超出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风险筛选值,Cd、Cu和Cr含量的超标率分别为33%、46%和8%,其中Zn、Hg、Cd、Pb、Cu和As含量高值区主要集中于矿区北部及中南部,Cr和Ni含量高值区出现在矿区北部和中部;各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Pb>Cu>Hg>Cr>Ni>Zn>As。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重金属污染较严重,1个样点为无污染,其他24个样品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轻微,8种重金属的IR为38.1~218.8,Cd和Hg为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来源分析表明,土壤中Hg、As、Cd、Zn、Pb和Cu主要受人为污染因素影响,Cr和Ni主要受成土母质及地质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