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间作模式下糯高粱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变化

作者:赵强; 章洁琼; 汪灿; 周棱波; 张国兵; 彭秋; 高杰; 彭方丽; 张春兰; 邵明波*
来源:南方农业学报, 2022, 53(08): 2122-2132.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糯高粱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及产量的影响,为筛选合理的糯高粱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单作糯高粱(SW)为对照,设糯高粱+花生(WP)、糯高粱+大豆(WS)、糯高粱+辣椒(WC)和糯高粱+红薯(WSP)4种间作处理,于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测定糯高粱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含量,并于成熟期测定糯高粱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不同处理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WS>WP>WSP>WC>SW;糯高粱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从糯高粱拔节期到成熟期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且均在开花期达最大值,开花期WS、WP、WSP和WC处理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是SW处理的2.25、1.54、1.21和1.06倍,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是SW处理的2.38、1.60、1.39和1.12倍,脲酶活性分别是SW处理的1.70、1.67、1.32和1.23倍;糯高粱根际土壤总磷脂脂肪酸(PLFA)、细菌PLFA、真菌PLFA、放线菌PLFA、革兰氏阳性菌PLFA和革兰氏阴性菌PLFA含量均表现为WS>WP>WSP>WC>SW。与SW处理相比,WS、WP、WSP、WC处理下糯高粱产量分别降低1.1%、6.7%、7.7%和9.0%,千粒重分别增加35.8%、23.7%、13.8%和7.3%,穗粒数分别增加54.8%、51.4%、41.2%和36.4%,穗长分别增加22.2%、12.9%、8.3%和5.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与糯高粱根际土壤特性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合理的间作模式可以改善糯高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养分,优化糯高粱的穗结构。糯高粱+大豆可能成为糯高粱栽培的理想间作组合。

  • 单位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