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揭示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变规律,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对寒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3种典型林型(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白桦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系统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间差异及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中共检测到38种PLFA生物标记,含量较高的PLFA为16∶0、18∶0、19∶0和18∶2ω6c;各类群微生物中,细菌PLFA含量最高,占总磷脂脂肪酸的83. 78%~90. 55%,其次为真菌,放线菌最低;白桦林土壤总磷脂脂肪酸、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2. 03、5. 13、4. 90、1. 88和0. 77 nmol·g-1,而樟子松林最低分别为14. 25、2. 75、2. 75、1. 34和0. 51 nmol·g-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主要表现为白桦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冗余分析结果为:土壤含水量、全氮、总有机碳与总磷脂脂肪酸、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呈显著正相关(P <0. 05);铵态氮、硝态氮、全磷与真菌和放线菌呈显著正相关(P <0. 05)。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林型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全氮和总有机碳是影响多年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