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罗尔夫·穆勒(Rolf Mueller),德籍仿生物理学专家,2005-2008年被聘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全职教师;2008年,获得山东大学"泰山学者"荣誉称号。他加盟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时带来了经费达30多万欧元的欧盟资助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定型智能生命启发阵列系统(CILIA)。该项目历时四年半,已在穆勒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同时,穆勒教授还承担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蝙蝠耳轮和鼻叶推导仿生自适应波束模型的研究",为山东大学乃至全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学科方向——仿生声纳学——一个既与基础科学相关(集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工程学),又有着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学科。穆勒教授于2008年10月受聘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后,仍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指导山东大学学生和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推动双方人员交流、科研合作、远程教学、联合培养、语言训练等学术交流与合作。在2010年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颁奖大会中,共有50名外国友人获奖,穆勒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为深入了解这位德国学者的研究经历以及山东大学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合作交流现状,本刊专访了罗尔夫·穆勒教授。在访谈中,穆勒教授指出,在山东大学的教学经历坚定了他在中国开展研究的决心,并认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与山东大学之间的教育合作是切实有效的。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体会到不同国家的高校各有优势,应立足本国,取长补短;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搭建国际平台,开展联合培训,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研究和管理水平;国际化的背景经历有助于开阔研究视野,拓宽研究思路;快速学习新事物是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关键素质;研究能力重于应试能力,语言成绩并非出国留学的决定性因素。
-
单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