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公共绿地作为公共健康基础设施与提供游憩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撑之一。科学评价公共绿地游憩服务能力,尽可能全面把握游憩服务能力情况,可有效服务于高密度城区游憩服务供给的优化。[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梳理游憩需求理论,系统反演游憩服务应供给的功能,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测度单体公共绿地游憩服务能力、全域公共绿地总体游憩服务能力及公共绿地之间的竞合关系。[结果]研究发现:1)个体公共绿地游憩服务能力呈现“中心低四周高”的特征;2)总体服务能力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特征,并显现出“极核-组团-扇形-环带-散点”多模式综合的游憩空间结构;3)公共绿地之间不同的竞合关系形成了差异化的游憩服务供需模式与服务效益。[结论]从衡量标准、评估尺度、认知对象3个方面优化了公共绿地游憩服务能力的评价方法,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打造游憩网络体系、全力提升公共绿地的多维可达性、搭建多元游憩服务供给主体的协同供给平台等优化策略。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