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正常成人胫骨远端CT影像解剖学及形态学特征,为治疗胫骨干远端极限骨缺损新型保踝胫骨干假体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CT检查的107例正常胫骨CT影像资料,其中男57例、女50例,年龄20~40(29.8±5.2)岁。应用Mimics软件测量胫骨上下关节面长度(L1)、胫骨平台最低点到髓腔最狭窄部位的长度(L2)、能保留下胫腓韧带的最短胫骨长度(L4)、狭窄段的长度(L5)、最狭部最薄皮质骨厚度(L6)、最狭窄部直径(D1)、胫骨远端关节面最高点上4cm处胫骨截骨面最贴合髓腔椭圆长径(D2)、短径(D3)以及D2与胫骨冠状轴夹角(∠α)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上述参数在性别上是否有差异,并通过Pearson检验分析其与身高的相关性;通过CT影像进行解剖形态学观察,进而分析胫骨远端髓腔的大小和形态、上下截骨面髓腔的大小及相对位置关系。结果 L1为(339.0±22.2)mm,L2为(210.0±20.2)mm,L4为(27.0±4.3)mm,L5为(56.5±15.0)mm,L6为(3.6±0.6)mm,D1为(10.2±1.6)mm,D2为(22.2±2.5)mm,D3为(18.1±2.5)mm,∠α为32.8±24.7。(忽略成角方向)。L1、L2、L6、D1、D2、D3均与身高呈正相关(r=0.212~0.793, P值均<0.05),且男性明显大于女性(P值均<0.05);保留下胫腓韧带残留的最短胫骨长度占胫骨长度百分比(S1)与身高呈负相关(r=-0.199, P<0.05),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4、L5、∠α、胫骨髓腔最狭窄部与胫骨的位置比例(S2)相对固定,与身高无相关性,且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当胫骨远端残留长度≤4cm时,胫骨远端髓腔为近端窄小而远端宽大的"反漏斗"形状;胫骨机械轴相对于胫骨下关节面上4cm处截面的髓腔解剖轴CT冠状面上偏内约18.5%±6.5%的位置,矢状面上偏后约34.5%±4.7%的位置,故假体远端柄位置设计应更贴合内后侧皮质。结论胫骨有其固有的CT影像形态特征,在假体设计时应据此确定假体基本形状,再根据变量设计不同梯度的型号。
-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