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潮土不同组分有机碳、氮的影响

作者:舒馨; 朱安宁; 张佳宝; 陈文超; 杨文亮
来源:土壤通报, 2014, 45(02): 432-438.
DOI:10.19336/j.cnki.trtb.2014.02.030

摘要

为深入了解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氮的影响,本试验以北方潮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轻组组分(LF)、重组组分(HF)以及各组分有机碳、氮(LFC、LFN、HFC、HFN)的变化。采用密度为1.7 g cm-3的碘化钾重液将土壤分离为轻组和重组。结果表明,020 cm土层,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轻组有机碳(LFC)含量介于38.9194.89 g kg-1之间,为土壤总有机碳(TOC)的6.89%33.17%;轻组氮(LFN)含量介于1.033.47 g kg-1之间。耕作扰动导致土壤轻组有机碳、氮的损失,随着翻耕频率的增加,LF、LFC、LFN的含量显著降低;秸秆还田为土壤提供外源有机物,显著提高了土壤LFC和LFN的含量。轻组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LF、LFC、LFN的含量呈递减的趋势。由于轻组的C/N比值显著高于重组和原土,因此轻组对耕作制度和土层深度的变化更敏感。不同耕作制度下HF、HFC、HFN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少免耕能减少土壤有机碳、氮的损失,秸秆能补充土壤碳库,提高土壤氮含量,因此保护性耕作对提高土壤有机碳库,尤其对土壤轻组有机碳、氮的累积具有积极的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