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食性转换

作者:周世强*; 何胜山; 屈元元; 罗永; 吴代福; 黄炎; ***; 张和民
来源:兽类学报, 2022, 42(06): 652-664.
DOI:10.16829/j.slxb.150655

摘要

本文以2010—2020年15只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幼仔为研究对象,基于红外视频监控系统观察和音频颈圈解译获得的行为资料、GPS颈圈跟踪定位采集的粪样数据,分析了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发育进程和食性转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生长发育,与觅食和警戒相关的行为得到充分发育,且具有较强的时间关联性,包括食乳、爬行、走动、玩耍物品、爬树、咬玩竹子、饮水和采食竹子等。8~10月龄的大熊猫幼仔开始取食竹子,其发育性食性转换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食乳期(1~7月龄)、食母乳—食竹子转换期(8~28月龄)和食竹期(29~39月龄),其中转换期细分为关键期(8~18月龄)和过渡期(19~28月龄)。从统计检验来看,不同食性阶段间差异显著;过渡期的大熊猫幼仔可离开母兽独立生活,此阶段大熊猫幼仔食物组分比例与食竹期相比无显著差异。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季节性食性转换规律与带仔母兽和野生大熊猫具有相似的格局,即春季主要取食竹笋,夏、秋季则以嫩竹茎和竹叶为食,冬季采食竹叶与竹茎。

  • 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大熊猫研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