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危险因素,观察药物干预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回溯观察法收集心内科疾病老年患者197例,结合病患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实施分组,A组(NYHAⅠ级)40例;B组(NYHAⅡ~Ⅳ级)157例,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对比两组人口学资料、疾病史、用药干预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心动图特征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NYHA分级≥Ⅱ级CHF患者给予利尿,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评估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结果经A、B两组病理特征对比,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吸烟、饮酒、血糖、谷丙转氨酶、螺内酯、利尿剂、硝酸酯类用药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发病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收缩压、尿酸、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等指标也显著高于A组,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ACEI/ARB、地高辛、β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干预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不同NYHA分级CHF患者肌酐、hs-CRP、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证实,血肌酐、hs-CRP、NT-proBNP高指标、心房颤动、高尿酸血症当属老年病患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高危独立因素。157例NYHA≥Ⅱ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开展药物干预半年,左室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期E点至间隔距离(EPSS)、指标明显降低,心排血量(CO)、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流速/舒张晚期最大流速(E/A)等指标明显提升,心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肌酐、hs-CRP、NT-proBNP、心房颤动、高尿酸血症可造成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属高危独立因素。针对伴有上述风险因素患者实施药物干预控制,可改善心功能,防控充血性心力衰竭。
-
单位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