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螺二芴的大位阻结构和咔唑的高三线态能级,设计了一种在咔唑的3、4和5、6位并入两个高位阻的螺二芴结构,以4,4′-二甲基联苯为起始原料,经过硝化反应、Bucherer反应、偶联反应、卤化、Suzuki偶联反应和关环等反应成功制备了咔唑衍生物CzSF2,产物结构经过1HNMR、13CNMR、MS确证。其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最强发射峰位于384 nm,磷光发射峰位于450 nm, CzSF2的ES1和ET1分别为3.4 eV和2.88 eV。以CzSF2和3,3′-二(9-咔唑基)联苯(mCBP)为磷光主体材料,分别掺杂3%、6%和10%的(2-氘甲基-8-(2-吡啶基)苯并呋喃[2,3-b]吡啶)双(2-苯基吡啶)铱(Ⅲ)(GD030)制备了绿色磷光电致发光器件(PhOLEDs),在较低(3%)掺杂浓度下,实现了较高的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98.5 cd/A、83.0 l m/W和25.2%,与mCBP作为主体材料相比,驱动电压低约11%、发光效率高约4%。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度扭曲的螺二芴共轭结构和位阻优势以及高π-π共轭的咔唑设计合成的材料CzSF2具有高的热稳定性、高的三线态能级,非常适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用于磷光主体材料,本征光电性能良好,其设计思路对实现低浓度铱配合物的掺杂具有借鉴意义。

  • 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