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意义]科研合作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很多科研项目也将团队合作纳入实施效果的考核范围,因此,本研究从科研合作的角度,分析长江学者在受资助后的科研合作情况是否产生变化,探讨长江学者在团队建设、国际国内合作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助于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估,有利于人才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方法/过程]以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例,获取83位长江学者的个人信息,及其发表在1996-2015年间的所有SCI/SSCI论文数据。设置两个时间窗口:对于2005年度长江学者获得者而言,其获评长江学者之前的10年(1996-2005年,简称为获评前10年),及获评长江学者之后的10年(2006-2015年,简称为获评后10年);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方法,分析其在获评长江学者前后的科研合作变化情况,包括合作圈子大小的变化、合作强度的变化、合作持续性的变化、在合作中承担角色的变化以及国际/国内合作的变化。[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长江学者在获评后10年间发挥了学术带头作用,在团队建设、国际国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获评后10年,科研合作圈子(42 VS. 148)、合作强度(2.17 VS. 2.45)均显著增大,但在获评前后与合作者之间的合作持续时间大都较短,近70%的合作只持续了一年。长江学者在合作中承担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获评后更倾向于担任末位作者(96%)和通讯作者(84%),而不是第一作者。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