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动”是中国传统艺术共有的核心价值,也是传统音乐表演最普遍、最重要的审美指标。首先,音乐表演基于音乐表现,其表现性来自声音张力,它由两种不同方向力的互相作用而生成,因此,大量使用抛物线音形和“润腔”技法营构声音张力是传统音乐表演得以“生动”的前提。其次,表演虽植根表现,但在实践中还应将“表现”转化为“表达”,形成“表达姿态”,并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疾徐的“语气”变化落实到技法处理,才会有“生动”的“乐感”。最后,“生动”以其“完形压强”将“感应”提升为“吸引”,使听者能够超越声音,进入生命体验,出现“听之不闻”的“希声”之境。而所有这些,又都是在将对象的体验“移情”于己身之后才会实现,是“动己”而后才会有“天地应”。“移情”是音乐表演得以“生动”的源泉。

  • 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